關于萬華
甘肅萬華實業(yè)集團有限公司自1998年12月12日成立,集團總部坐落于蘭州市七里河區(qū)南濱河中路1119號,位于“三季有花、四季常青、水映城廓、樹伴流水”的黃河風情線之中,總占地面積50畝。
來源:萬華人資 作者:孫飛虎 時間:2016-1-11
每次學習日本企業(yè)家的管理經驗,心中就泛起慚愧:上一個學習結果還沒有完全踐行,現在又看到了這么優(yōu)秀的企業(yè)家榜樣。慚愧之余,還會像阿Q一般自我安慰一番“我好像確實是太忙了”,多么牽強的借口。
通過學習本書,我對秋山先生推行的“匠人精神”有一點淺薄的認識:這是一種以傳統文化為根基和牽引力,注重人的心性和品質的磨礪的文化傳承、員工培養(yǎng)方式和經營理念。每看一遍,都有不同的收獲。以下是我在震撼之余從紛亂的感想中提煉出的兩點收獲:
首先,本書給了我企業(yè)文化落地的啟發(fā)。
在思考如何將“謙善德勤,有為健行”與教育培訓結合時,一直苦于沒有“抓手”。本書中,秋山君將“通”詮釋和貫徹為“與客戶通、與工具通、與徒弟通”等基本規(guī)范以及匠人三十條,并從朗讀至背誦以期潛移默化。對于此,不知其他同事會有何種感想,我首先想到的是這就是我們可以借鑒的案例。
我覺得不妨學習秋山君,對核心價值觀進行進一步的闡述和可視化,比如“謙:對客戶謙、對同事謙、對尊長謙……”每一條都提煉出可以著手踐行的參照。秋山君是一個成功的企業(yè)家,同時也是一個成功的教育者,通過本書,還有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:關于企業(yè)文化建設,誰“施”,誰“受”?施:實施、推行;受:學習、受用。在我們目前的萬華集團,一般狀態(tài)是總經理“醍醐灌頂”,高管們“從善如流”虛心學習,推行到基層銷聲匿跡。那么,我認為問題的核心是找到標準,還要明確主體。
能夠去實踐這些東西的,除了管理崗位人員、儲備干部、還應有公司的老員工,對于老員工的關懷,除了精神層、物質層,還應該有文化層的關懷并賦予之責任。如此,有了可視化的參照標準,有了推行的主體,那么在推行企業(yè)文化時,會更加的豐富。
秋山君要求學員背誦匠人須知,八年一萬遍,確實能達到潛移默化的作用,反觀我們這么多年來對《弟子規(guī)》的誦讀力度,至今能熟練背誦的人太少,更不要說用它去規(guī)范和影響員工。我計劃借鑒秋山君的方法,對《弟子規(guī)》逐節(jié)背誦,看看要花多久才能背完,看看一年年的背誦給我們留下來的員工帶來了什么改變。
其次本書給了我人資管理方面的啟發(fā)。
本年度集團賦予人資“教育評估”的重任,我們也在積極的改進教育培訓方式,開發(fā)評估方法,通過本書學習,我在以下幾點上“打開了腦洞”。
將企業(yè)文化建設與教育培訓工作結合。例如對核心價值觀中的“善”,我會賦予其“善于事、善于器”的含義,“善于事”就是做好工作,“善于器”就是擅于使用工具(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”。比如為了消除客戶對于4s店維修價位高的疑惑,我覺得可以從“善事利器”的角度出發(fā),搜羅小修理廠使用副廠件引發(fā)車禍的案例做成展板,放在客戶能看到的地方,講價湊活是國人的習慣,用可視化的展板暗示加上話術,消除客戶的顧慮,并培養(yǎng)其對維修品質的追求)。在技能比武時,明確主題,加強對工具實操、流程演練等方面的考核。讓比武不再單調。評估的時候,“善”就是“勝任和熟練”的含義。當然思路轉化為可行方案需要集思廣益,結合實際。
關于招聘,在看完本書后我進行了細思,我們在選拔人員時,對于求職者自我介紹環(huán)節(jié),沒有擬定出書中那么清晰的標準,所有人員各自標準不一。招人的結果,過于關注招聘能做工作的人,忽視了招聘“能認真做好工作”的人。
書中有一點我特別贊同:管理人員不能害怕把員工批評離職就對員工懷柔,一定要在應該實施教育的時候嚴格的教育。在現代人力資源方法中,嚴格的績效考核管理+高度的人文關懷是最有效的手段。書中,秋山君以及帶學徒的弟子,與員工形成良好的溝通,形成父子、兄弟般的關系,再輔助以嚴格的日常訓練,讓員工覺得這里除了嚴謹公平的工作要求,就是溫馨團結的團隊關系。這樣的企業(yè),必定是長壽的。
在我剛開始成為主管帶員工時,害怕實施管理后,員工離職,導致工作沒法開展。事實上,越是懷柔,錯得越離譜。直到后來真真實施管理才發(fā)現,罵不走值得培養(yǎng)的人,即便流失了,不會對工作產生太多的影響。
對于日常演練,秋山“五打”:打招呼、打電話、打報告、打掃衛(wèi)生、打動人心,都是我們在每日實操環(huán)節(jié)可以直接照搬的。我覺得日本人能將這樣簡單的要求訓練成為習慣伴隨終身,卻是我們輕視并且一直做不好的,這一點需要大家達成共識,才能付諸實踐。
本書給我們日常工作帶來的借鑒之處實在很多,通過學習,我認識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,作為一個管理者,要能夠給員工“傳做人之道,授立身之業(yè)(至少是幫助提升),解工作之惑”,解決員工在“守、破、離”方面守不住,胡亂破,輕易離的弊病,才是一個基本合格的管理者。這將是我不斷前進的目標。
其次本書給了我人資管理方面的啟發(fā)。
本年度集團賦予人資“教育評估”的重任,我們也在積極的改進教育培訓方式,開發(fā)評估方法,通過本書學習,我在以下幾點上“打開了腦洞”。
將企業(yè)文化建設與教育培訓工作結合。例如對核心價值觀中的“善”,我會賦予其“善于事、善于器”的含義,“善于事”就是做好工作,“善于器”就是擅于使用工具(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”。比如為了消除客戶對于4s店維修價位高的疑惑,我覺得可以從“善事利器”的角度出發(fā),搜羅小修理廠使用副廠件引發(fā)車禍的案例做成展板,放在客戶能看到的地方,講價湊活是國人的習慣,用可視化的展板暗示加上話術,消除客戶的顧慮,并培養(yǎng)其對維修品質的追求)。在技能比武時,明確主題,加強對工具實操、流程演練等方面的考核。讓比武不再單調。評估的時候,“善”就是“勝任和熟練”的含義。當然思路轉化為可行方案需要集思廣益,結合實際。
關于招聘,在看完本書后我進行了細思,我們在選拔人員時,對于求職者自我介紹環(huán)節(jié),沒有擬定出書中那么清晰的標準,所有人員各自標準不一。招人的結果,過于關注招聘能做工作的人,忽視了招聘“能認真做好工作”的人。
書中有一點我特別贊同:管理人員不能害怕把員工批評離職就對員工懷柔,一定要在應該實施教育的時候嚴格的教育。在現代人力資源方法中,嚴格的績效考核管理+高度的人文關懷是最有效的手段。書中,秋山君以及帶學徒的弟子,與員工形成良好的溝通,形成父子、兄弟般的關系,再輔助以嚴格的日常訓練,讓員工覺得這里除了嚴謹公平的工作要求,就是溫馨團結的團隊關系。這樣的企業(yè),必定是長壽的。
在我剛開始成為主管帶員工時,害怕實施管理后,員工離職,導致工作沒法開展。事實上,越是懷柔,錯得越離譜。直到后來真真實施管理才發(fā)現,罵不走值得培養(yǎng)的人,即便流失了,不會對工作產生太多的影響。
對于日常演練,秋山“五打”:打招呼、打電話、打報告、打掃衛(wèi)生、打動人心,都是我們在每日實操環(huán)節(jié)可以直接照搬的。我覺得日本人能將這樣簡單的要求訓練成為習慣伴隨終身,卻是我們輕視并且一直做不好的,這一點需要大家達成共識,才能付諸實踐。
本書給我們日常工作帶來的借鑒之處實在很多,通過學習,我認識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,作為一個管理者,要能夠給員工“傳做人之道,授立身之業(yè)(至少是幫助提升),解工作之惑”,解決員工在“守、破、離”方面守不住,胡亂破,輕易離的弊病,才是一個基本合格的管理者。這將是我不斷前進的目標。
上篇:
下篇: